一般来讲,开始戴助听器的时间是一到两个小时,初几天在家里走走,听一些熟悉的声音,比如水声、折报纸声和洗碗机的声音。每过,慢慢增加戴助听器的时间,一定要每天练习,不久您就会习惯,就可以在几乎所有的正常环境下使用助听器。
用户的期待值太高曾有很多用户在配助听器之前问:“戴了助听器之后,是不是就像正常人一样听得那么好了。”答案是现在没有办法做到的。助听器能够帮助听损人士听到声音,很大聆听效果,延缓听力衰退,但不能够使得用户恢复听力,它是一个助听的辅具。所以如果用户的期待值太高,反而会有心理落差,觉得听起来没有正常人耳的水平。此外,每个人在佩戴助听器之后,都会需要经历一段适应的过程。
设法保持小的背景噪声。噪音是会影响交流的,正常听力人士也深有感受。而听力损失人士,更容易受到噪音干扰。在聊天的时候,可以关闭电视机/收音机,尽量不要七嘴八舌,一个人说完,另一个再说。鼓励助听器佩戴者向其他人说明听力损失的情况。佩戴助听器之后,我们无法确保每一句都听得清楚。如果其他人不了解其有听力损失,说话语速可能会偏快,导致交流不畅。
耳蜗是功能上的听神经补偿系统,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工脏器”。作为管理制度高的三种医疗器械,人工耳蜗是动物实验、临床实验(分为成人和儿童),需要各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督部门批准上市。从产品凝聚的技术含量来说,人工耳蜗涉及芯片、独立电源、电极修订、加工技术、免疫材料、电池控制、语言程序处理、语音包络程序等内容,以及防水性能、安装方式等。
所以还是建议到专业的听力中心去选配助听器比较稳妥。助听器不能很好地适应各种环境有些朋友,在安静的环境下跟人来交流,这是没有问题的,基本在几米内都能够听到对方说话,交流下来没有问题。然而,假如换到了噪声比较严重的情况,就会听不清。这是因为噪声跟着人们想要听的声音一起放大了,从而掩蔽了言语声。应对这种情况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选择可调节的方向性麦克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能整合方向性”。
游泳时好用用耳塞,头部仰起,高于水面。游泳不要深潜水。一是深水会对鼓膜有压力,二是易引起眩晕,造成危险。声失聪不规律、强刺激噪声,不仅能引起心理不适,而且能伤害听力。噪声损伤听力是缓慢的,进行性损伤,很难。强烈刺激的音乐也会使听力下降。“一粒助听器电池能用多久?”其实,没有一个确切无误的时间。因为使用助听器电池的个体差异很大,使用时间在较为宽广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