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业价值来说,它是具有超越时代价值的商品,作为人类历史上成功的人工器官,从三者的角度来看,这两个维度足以证明价格高是合理的。我们从人工耳蜗的研制、生产和销售三个方面来说明人工耳蜗的价格为什么这么高。拾音器感知环境声波,将声波变换为电信号传送到语言处理器。语言处理器对通过拾音器传来的电信号进行处理,使耳蜗保留听神经,成为引起听觉的特殊电信号。传递接受刺激器将从语言处理器传送来的信号通过侧头部头皮传递到耳内电极。
多主要原因。可以致聋的主要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这些易损害内耳、耳蜗(听觉感受器),前庭(平衡感受器),造成耳聋和平衡失调。耳蜗中毒症状主要有:用药期间或停以后,出现高调耳鸣,听力下降,并且逐渐加重,直到全聋。前庭中毒的症状主要有:眩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和平衡失调。
设法保持小的背景噪声。噪音是会影响交流的,正常听力人士也深有感受。而听力损失人士,更容易受到噪音干扰。在聊天的时候,可以关闭电视机/收音机,尽量不要七嘴八舌,一个人说完,另一个再说。鼓励助听器佩戴者向其他人说明听力损失的情况。佩戴助听器之后,我们无法确保每一句都听得清楚。如果其他人不了解其有听力损失,说话语速可能会偏快,导致交流不畅。
至于更为严重的性听力损失,要听清就更加难了。很可能会出现听到了,却听不懂的情况。听力测试结果不正确还是要提一下那句老话(虽然几乎每次都有说到),“三分机器,七分验配”。如果助听器的质量合适,用户的听损又不是特别严重,助听器验配师的个人专业水平就显得非常关键了。一个好的助听器验配师,不太可能将一台1000元的助听器配出10000元的效果;但是一个缺乏专业水准的助听器验配师,很可能将一台10000元的助听器“委屈”成1000元的效果。
一些适应能力比较好的,适应的时间会快一些;一些适应能力没那么好的(尤其是老人),适应的时间会慢一些。适应过程建议从静到闹,从一到多,从简到繁,由慢到快。电池虽小,却对助听器使用影响甚大。由于助听器电池使用寿命有时限,且目前的助听器扣式电池均不能充电反复使用,要有备用电池,什么时候补充,但亦不要买得太多存放,否则会和空气起反映就会发生跑电失效。
使用未经验配过的助听器现在的助听器质量差距非常大,一些购物网站上明目张胆地出现了几十元价位的助听器,这些助听器无一例外是很落后的模拟机,只有简单的声音放大功能,没考虑过保护用户的听力,更没有经过专业的听力测试。戴这类助听器久了,用户要么因为太吵,听不清,戴着不舒服,就没有继续戴了。要么就是坚持戴着,然后听力反而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