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避免听力下降的方法:合理饮食。日常要少食过甜、过咸及膏梁厚味的食物,防止动脉硬化产生内耳缺血,导致听力减退。戒除烟酒。因为烟酒对听神经都有毒害作用,尤其是烟草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会使小血管发生痉挛,血流缓慢,粘度增加,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耳聋。避免噪音的损害。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助听器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处于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减少,导致听力下降。因此,听音乐、看电视及戴耳机听音乐不宜把音量放得过大,一般放在85分贝左右即可。
在我国,很多患者期望只要还能听到,就要“自力更生”,尽可能不使用辅助工具,等到实在不行了,才来选配助听器,并且要求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就视为没用。经常有患者问这样的问题“我现在有些耳聋,但不想配助听器,可以等我耳朵聋得实在听不清楚时再配吗?答案是不可以。听力学专家建议耳聋耳背应尽早配助听器,就像眼睛近视尽量早配眼镜一样,只有及时配戴助听器,不断刺激您的听神经,才能更好地保护您的听力。
事实:听力损失开始是渐进的。助听器我们自身内部的防御系统和能力使得很难自我诊断。一份简易的“听力测试问答”可以帮助你了解更多,而专业的听力筛查也可以提供更肯定的答案。误解:听力损失问题大多数无法解决。事实:在30或40年前确实是这样的,但是现在90%的听力损失中主要是老年性耳聋和噪声性耳聋,用今天的先进手段,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有学者发现听力损失>70dBHL的人群中存在耳蜗死区的患病率>50%。耳蜗死区会影响患者的言语识别率,比无耳蜗死区的患者更无法分辨。存在耳蜗死区的患者,在一定频率的真实听力损失要比纯音听力图上该频率显示的听力损失要重,无法通过纯音听力图来诊断耳蜗死区。英国剑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听觉感知学教授BrianC.J.Moore等人于2000年提出了均衡噪声阈值测试(TEN测试),此方法相当容易而且便于临床听力学家使用与评估耳蜗死区是否出现对于高频耳蜗死区患者,调试助听器时除了降低不必要的高频增益外,还可以使用移频功
误解:听力损失是暂时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实:千万别小看听力损失,听力损失会给人带来许多心理问题,包括挫败感,退缩和压抑。助听器沟通障碍引起人际关系紧张而失去尊重。逃避面对事实,或者忽视已经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如正视听力损失这个问题,通过佩戴助听器,可以很好地减轻这些症状。误解:佩戴助听器太显眼了,不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耳聋的。事实:现在都2020了,现在新的技术已经把助听设备设计得很隐蔽,许多人戴着隐藏在耳道中的助听器(耳道式),而耳背式助听器也可以隐藏在发型中,况且戴助听器也不是丢人的事情,这是矫正听力的
用户的期待值太高曾有很多用户在配助听器之前问:“戴了助听器之后,是不是就像正常人一样听得那么好了。”答案是现在没有办法做到的。助听器能够帮助听损人士听到声音,很大聆听效果,延缓听力衰退,但不能够使得用户恢复听力,它是一个助听的辅具。所以如果用户的期待值太高,反而会有心理落差,觉得听起来没有正常人耳的水平。此外,每个人在佩戴助听器之后,都会需要经历一段适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