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期待值太高曾有很多用户在配助听器之前问:“戴了助听器之后,是不是就像正常人一样听得那么好了。”答案是现在没有办法做到的。助听器能够帮助听损人士听到声音,很大聆听效果,延缓听力衰退,但不能够使得用户恢复听力,它是一个助听的辅具。所以如果用户的期待值太高,反而会有心理落差,觉得听起来没有正常人耳的水平。此外,每个人在佩戴助听器之后,都会需要经历一段适应的过程。
用户的听损程度比较严重,我们知道,听损类型可以简单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以及混合性。传导性听力损失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治愈,而且配戴助听器的效果也相对较好。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听力损失则有可能听不清楚,这是很难避免的,尤其是在有噪声的环境下。目前还没有听说哪台助听器能够让听损人士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像正常人一样完全听清。
例如,在高压电线下和电视台/无线发送台附近,这些情况下不会导致人工耳蜗的损伤,但有时机器会无法正常使用。助听器谈到人工耳蜗术前检查一般分挂号费、诊疗费和以下各项检查纯音听阈、耳音放出、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多频稳定、声诱导电阻测量、中耳CT、内耳磁共振等。以普通三家医院为例,其中挂号费普通10元,专家号20元,特需门诊另外,纯音听阈、耳音发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多频稳定、声感抗听费普通200元左右,其中有2个AABR(新生儿听力筛查)ABR的部分检查。
设法保持小的背景噪声。噪音是会影响交流的,正常听力人士也深有感受。而听力损失人士,更容易受到噪音干扰。在聊天的时候,可以关闭电视机/收音机,尽量不要七嘴八舌,一个人说完,另一个再说。鼓励助听器佩戴者向其他人说明听力损失的情况。佩戴助听器之后,我们无法确保每一句都听得清楚。如果其他人不了解其有听力损失,说话语速可能会偏快,导致交流不畅。
声音的环境因素,如果经常待在安静的房间,或者图书馆等地方,会耗电相对较少(对比闹市、餐馆等地)。此外,如果将助听器的音量调至,其耗电也会更快,功能差异,助听器功能越多,越是先进,可能相对耗电会更多。比如说无线功能、蓝牙电话等,这都会有所耗电。助听器的很多功能都非常好用,但耗电也更多一些,建议使用高能、稳定的进口电池以确保正常使用。
一些适应能力比较好的,适应的时间会快一些;一些适应能力没那么好的(尤其是老人),适应的时间会慢一些。适应过程建议从静到闹,从一到多,从简到繁,由慢到快。电池虽小,却对助听器使用影响甚大。由于助听器电池使用寿命有时限,且目前的助听器扣式电池均不能充电反复使用,要有备用电池,什么时候补充,但亦不要买得太多存放,否则会和空气起反映就会发生跑电失效。